^ 注解(1):1974年4月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II]。
^ 注解(2):1974年6月25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III]。
^ 注解(3):1974年5月28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IV]。
^ 注解(4):巴斯修道院和西敏寺已再不是座堂。
^ 注解(5):曾有3座不同的座堂先后座落于考文垂。第一个是1043-1539年间的圣玛丽小修道院和座堂(St Mary's Priory and Cathedral);第二个是1918-1940年间的圣迈克尔座堂(St Michael's Cathedra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军队炸毁;第三个是于1962年在圣迈克尔座堂原址重建的考文垂座堂(Coventry Cathedral),使用至今。
^ 注解(6):伦敦城只是大伦敦(或伦敦)的一部分。伦敦本身没有城市地位,其核心地区伦敦城和西敏市才有城市地位。
^ 注解(7):1974年7月9日颁发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V]。要注意圣奥尔本斯只是镇,其所在的区级行政区圣奥尔本斯市和区才是城市。
^ 注解(8):1996年4月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VI]。
^ 注解(9):1996年3月29日颁布的《英皇制诰》定明斯旺西郡和加的夫郡在同年4月1日获英国城市地位[VI]。
^ 注解(10):根据《Municipal Year Book, 1972》,珀斯和埃尔金共2个皇家自治市镇在官方上已拥有城市地位。布里金、邓弗姆林和柯克沃尔共3个皇家自治市镇在官方上亦被称为“城市”。1975年,所有皇家自治市镇被废除,上述地方在现今被称为“以前的城市”(former cities)。虽然布里金没有城市地位,但其社区议会却称作“布里金城市和区”(City of Brechin and District)[VII]。
^ 注解(11):圣帕特里克座堂座落于阿马,令阿马一度是城市。1840年,阿马丧失城市地位,但当地政府常自称是城市。直至1994年,阿马才是名正顺的城市。
^ 注解(12):1975年3月18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VIII]。
^ 注解(13):1977年6月7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IX]。
^ 注解(14):2002年5月15日颁布的《英皇制诰》把英国城市地位赐予“纽波特郡自治市镇的纽波特镇”(Town of Newport in the County Borough of Newport,即纽波特)、“普雷斯顿镇”(Town of Preston,即普雷斯顿)[X]。
^ 注解(15):2001年1月3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把英国城市地位赐予“布赖顿-霍夫镇”(the Towns of Brighton and Hove,即布赖顿-霍夫)、“伍尔弗汉普顿镇”(the Town of Wolverhampton)[XI]。
^ 注解(17):1980年11月4日颁布的《英皇制诰》把英国城市地位赐予“利奇菲尔德镇”(Town of Lichfield,即利奇菲尔德)[XII][XIII]。
^ 注解(18):1992年3月23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IV]。
^ 注解(19):2000年10月1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V]。
^ 注解(20):圣戴维兹座堂座落于圣戴维兹,令圣戴维兹曾是城市。1849年,圣戴维兹被发觉没有市政府(municipal corporation)[XVI]1876年,皇家委员会指出其市政府已有很长时间不存在。1886年,1883年市政府法案正式废除其城市地位[XVII]。1994年9月16日颁布的《英皇制诰》把英国城市地位赐予“圣戴维兹镇”(Town of St. David's,即圣戴维兹)[XVIII]。
^ 注解(21):1550年后,人们习惯上把西敏当作城市。1900年10月27日颁布的《英皇制诰》把英国城市地位赐予将在同年11月1日新建的西敏都市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 of Westminster,都市自治市之一)[XIX]1965年,西敏都市自治市被废除,新建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伦敦自治市之一),其城市地位延续至今。
^ 注解(22):1949年6月14日,英国内政大臣写信予莱斯特市长,确应莱斯特“(这个)古老的镇将恢复从前的城市地位(restoration to your ancient town of its former status of a city)[XX][XXI][XXII]。
^ 注解(23):1969年12月10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III]。
^ 注解(24):1926年4月2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IV]。
^ 注解(25):1951年3月21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V]。
^ 注解(26):1937年5月14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VI]。
^ 注解(27):1928年10月18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VII]。
^ 注解(28):1925年6月5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VIII]。
^ 注解(29):1905年10月28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IX]。
^ 注解(30):根据《Aberdeen Corporation Act 1891》[XXX],旧阿伯丁自治市镇、伍德赛德自治市镇及托里区合称“阿伯丁市和皇家自治市镇”(the City and Royal Burgh of Aberdeen)。
^ 注解(31):1889年1月28日颁布的《英皇制诰》定明“邓迪自治市镇”(the Burgh of Dundee)应被称为“邓迪市”(The City of Dundee)[XXXI]。
^ 注解(32):1994年地方政府(苏格兰)法案定明以上议会区(Council area)拥有英国城市地位,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市长(Lord Provost)。
^ 注解(33):1889年1月14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XII]。
^ 注解(34):1853年3月29日颁布的《英皇制诰》确认其英国城市地位[XXXIII]。
^ 注解(35):根据2007年1月某高等法院的裁决判词,法官引用该城市的《皇家特许状》,指其正式名称为“伦敦德里”(Londonderry)而非“德里”(Derry)[XXXIV][XXXV]。地图上通常也标记作“伦敦德里”而非“德里”[XXXVI]。
^ 《City commemorates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the City's first charter》,德里市议会,2004年7月7日。2007年12月15日查阅。
^ No. 46255. London Gazette. 1974年4月4日: 4400 [2008年4月18日].
^ No. 46303. London Gazette. 1974年6月28日: 6485–6486 [2008年4月18日].
^ No. 46334. London Gazette. 1974年5月31日: 7419 [2008年4月18日].
^ No. 46352. London Gazette. 1974年9月24日: 7920 [2008年4月18日].
^ 6.0 6.1 No. 54363. London Gazette. 1996年4月4日: 4925 [2008年4月18日].
^ (英文)布里金和区
^ No. 46522. London Gazette. 1975年3月20日: 3729 [2008年4月18日].
^ No. 47246. London Gazette. 1977年6月14日: 7656 [2008年4月18日].
^ No. 56573. London Gazette. 2002年5月21日: 6160 [2008年4月21日].
^ No. 56109. London Gazette. 2001年5月2日: 1431 [2008年4月21日].
^ No. 48364. London Gazette. 1980年11月7日: 15451 [2008年4月21日].
^ (英文)利奇菲尔德市议会
^ No. 52874. London Gazette. 1992年3月26日: 5413 [2008年4月21日].
^ (英文)赫里福德市议会
^ (英文)《Dale - St. David's, from A Top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Wales,作者:塞缪尔·刘易斯(Samuel Lewis),1849年。2008年5月15日查阅。
^ Municipal Corporations Act 1883 (c.19),S.3 and Sch II,part I
^ No. 53798. London Gazette. 1994年9月23日: 13403 [2008年4月21日].
^ No. 27242. London Gazette. 1900年10月30日: 6613 [2008年4月21日].
^ 《Leicester, a City: Sequel to the Recent Royal Visit》,《泰晤士报》,1919年6月17日。
^ (英文)《Civic history: The making of a City》,莱斯特市议会。2008年2月14日查阅。
^ (英文)《Leicester: The Dignity of a City 655–1926, Leicester's city status, its loss and its regaining over thirteen centuries》,作者:丹尼尔·威廉斯(Daniel Williams)
^ No. 44986. London Gazette. 1969年12月12日: 12450 [2008年4月21日].
^ No. 33154. London Gazette. 1926年4月23日: 2776–2777 [2008年4月18日].
^ 《伦敦公报》,第39201号,1951年4月13日。2008年4月18日查阅。
^ 《伦敦公报》,第34400号,1937年5月21日。2008年4月18日查阅。
^ 《伦敦公报》,第33433号,1928年10月26日。2008年4月18日查阅。
^ 《伦敦公报》,第33063号,1925年7月3日。2008年4月18日查阅。
^ No. 27849. London Gazette. 1905年10月31日: 7249 [2008年4月22日].
^ 《Aberdeen Corporation Act 1891》, 1891(c. cxxiv)
^ 《伦敦公报》,1889年1月29日。2008年4月22日查阅。
^ 《From the London Gazette, January 18, 1889》,泰晤士报,1889年1月19日。
^ 《伦敦公报》,第21426号,第950页,1853年4月1日。2008年4月18日查阅。
^ Derry City Council, Re Application for Judicial Review (2007) NIQB 5. 德里市议会. 2007年1月25日 [200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3日).
^ Stroke City to remain Londonderry.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07年1月25日 [200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11日).
^ Google地圖數據. Google地图. [2006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