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还有没有黑社会?的士司机告诉你

365备用主页器 admin 2025-07-11 13:52:25 阅读 5629

说来也是好玩,在港產片裡面,黑社会往往称作“社团大佬”,而在澳门用以协助打击犯罪活动的也是“社团”。不过,此社团不同於彼社团,澳门的社团文化反而是澳门檯面上最主要的活力。

就像这次,可算是“黑社会”有眼不识泰山,三合会成员遇上了社团大佬,不但拒载,还“班马”、“响朵”,实属罕见,也是可笑。可能是这几位三合会成员太年轻,不怎麼看新闻看电视,连整天都上电视上新闻的社区警务联络主任陈德胜先生也认不出来。

最后陈生只有选择报警处理。

#随手一搜都一大把陈德胜先生上新闻的照片,那个的士司机看来不够关心社会了。#

但是,游客就没有这麼淡定了。没有了“社团大佬”的身份,不知道如何投诉,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不再来澳门”。假如游客遇到拒载据理力争呢?会不会同样遇到人自称三合会呢?那麼留给这些游客心目中澳门的最后一个印象,会不会就是“澳门黑社会横行”呢?

要知道,澳门的黑社会争斗最后一次被人提及,还是1998年回归前“黑帮大混战”,最后以《濠江风云》主角原型尹国驹(崩牙驹)被捕,吴文新(街市伟)专心经营酒店却因内部问题被迫结业,而赖东生(水房赖)则低调掌舵之后十多年的博彩中介生意成為三者中最大赢家。

若要说这三位的近况,最新要数尹国驹在澳门立法会选举前刊登报章广告声明“不会支持任何候选人以及支持廉洁选举”,而另有报道声称他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生意;其次则是年初吴文新宣佈交出酒店牌照,以及近期有说“新世纪酒店即将重开”;最后则是被称百亿身家的赖东生曾在年初低调亮相在珠海。

三位叔父辈老字号均远离纷扰,那这些开著的士自称三合会的人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得知,或者真的请陈小春(《反黑》的主角)过来澳门指导一下工作了。

澳门的士问题,由来已久。无论是修改机制法规,还是加强抽查执法,依然无法杜绝“拒载”、“欺客”、“态度差”等问题。虽然大家都会说,只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但好端端的粥,三五天就爆出一粒老鼠屎,可真是大倒胃口。

為何一直以来没有根治的士问题呢?是不是和这次有人自称“三合会成员”隐约有牵连呢?

以市场经济為例,巴士有三家,移动电话有三家,银行有差不多十家,连一直為人詬病的医院也有私人医院诊所去弥补公立医院的不足。為何单单是的士就允许“黑的”独霸市场呢?前有黄的不获续牌,后有UBER被赶出澳门,现有电召的士试行大半年备受好评却总是不够车用。

其中因由,确实耐人寻味。

纵观目前,政府主导“公交优先”。在这裡理解的“公共交通”不应该只是大家习惯性理解的“巴士”,包括的士、渡轮、轻轨,甚至以后有可能出现的“共享单车”,都是“公交”的部分。而政府与其希望通过“巴士加价”来降低游客对“巴士”的使用,还不如加大各式各样类型“的士”的投入,例如增加电召的士的数量,甚至是与三家巴士公司协商,增加“公营的士”模式,由巴士集团负责运营。引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模式用作“网约的士”、“电召的士”,归入大数据系统,计算的士的运载量,以便管理机构及时调配。

这裡最大的改变可能是,的士司机不再是“租车开工”,而是正正常常打份工,只不过是原来开大巴的优质司机,成為了开公营的士的司机而已。害怕司机不用计单分成偷懒?现在科技那麼发达,一个LBS定位的客户端足以解决问题了。

将的士逐步向公营服务靠拢,至少有个好处——司机肯定不会自称“三合会成员”。

与此同时,对於公营机构的监管,应该加入到“社区警务联络机制”当中,将社团的执行力和活力利益最大化,以确保社区的“治安”和“交通”问题同时得到辅助。正如之前在风灾建议一文中所提及,善用社团资源有利於在大型突发事件、广泛性社会协调工作中,做好人手的统筹。警方很应该将这个经验,定期作出总结和修正,并向其他与市民接触较多的政府部门分享,例如旅游、医管等。

反过来看本次“的士司机自称三合会成员”事件,未尝不是反映了本澳治安管治良性发展的一面——过往的三合会成员,逐步都向正当职业例如的士司机、摄影师、设计师、批发商、甚至金融行业等过渡,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澳门还有没有黑社会?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还有没有“自称黑社会”——那是对自我身份多重标籤上哪个标籤最认同的体现。

希望下次反过来有的士司机遇到霸王乘客的时候,不是自称“三合会”,而是说,“你唔好大我喔,我都是社区警务代表哦。”

名词解释:

三合会(英语:Triad),史上曾為反清秘密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始於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如今由於很多华人黑社会组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门三合会,现在其实是没有洪门三合会,因此现在‘三合会’一般用来泛指由华人组成的黑社会犯罪组织。

在民国年间,三合会等积极参与革命,如协助孙中山、黄兴、陶成章、杨衢云、郑士良、陈其美等起义革命。辛亥革命中,也要利用这些现成的大社团(特别在大城市,如广州的洪帮及上海的青帮),这些社团同意结盟洪门组织。辛亥革命参与者中许多人是洪门成员,例如:孙中山在美国致公堂任会内第一大红棍,烈士秋瑾在日本担任三合会白纸扇(即红棍之下参谋),郑士良為三合会地方首领暗中联络会党。

而其中较為出名的14K,即洪门洪发山忠义堂,前身為汪精卫政权扶植的“洪门五洲华侨总会西南分会”(简称“西南本部”),位於广州西关宝华路十四号,1945年由中国国民党的军统特务葛肇煌入驻会址,故当时花名為“十四号”。葛肇煌将之正名為洪门洪发山忠义堂,但民眾依然称之為“十四号”。1949年后,葛肇煌与“十四号”的帮眾逃至香港,重建社团,被港英政府列為香港三合会组织。在1960至1990年到的三十年间,14K发展迅速,一度拥有20万会员,扩展成全球华人三大帮会之一。

注:信息来源于澳门观察

澳门第一潮流、八卦、吃喝玩乐信息原创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