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编辑
恐韩症是中国球迷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国家足球队与韩国国家足球队进行了约30场比赛却始终无法取胜的长期现象。这种挫败感可能导致了在中国举办的足球比赛中多次发生针对韩国人的暴力事件,包括1999年奥运会预选赛、2001年友谊赛以及2004年另一场奥运会预选赛等。[7]
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韩友谊足球赛中,因中国队失利,部分中国球迷对韩国观众实施了暴力袭击。[8]
2004年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长沙站比赛期间,中国队失利后再次发生球迷骚乱,导致一名韩国观众受伤。[7][9]
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围绕韩国队比赛的一系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中国部分民众对韩国产生负面情绪的热议话题。中国一些媒体对韩国队的赛场表现进行了负面报道。[10]
随着韩国队历史性闯入四强,其先后战胜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强队的比赛过程引发争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裁判多次存在争议的判罚客观上对韩国队有利,导致比赛结果出人意料。[11][12][13]
在中国,反韩情绪同样有所显现。据报道,由于担心遭到当地汉族民众的敌视,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居民往往不敢公开为韩国队加油助威。[10]
棒球对抗
编辑
在台湾地区,由于棒球赛事中的激烈竞争,当地民众与韩国之间存在一定对立情绪。[14][15][16]
尽管棒球是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但当地棒球队在国际赛事中多次负于韩国,这引发了球迷的不满情绪。[17]台湾媒体曾多次对韩国棒球选手进行争议性报道,[18]例如今日新闻台湾版曾用"高丽棒子"这一贬称指代当时效力于克里夫兰守护者队的韩国外野手秋信守。[19]虽然该报道后来修改了措辞,但已引发韩国媒体关注。[20]台湾棒球迷常以"高丽泡菜"、"高丽棒子"等称呼韩国棒球队,[17]对韩国大联盟球员的言语攻击也时有发生。
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
编辑
在长春举行的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部分韩国运动员在颁奖仪式上展示写有"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字样的标语,引发争议。中国体育官员随即递交抗议信,指出此类政治行为违背奥林匹克精神。该事件成为当时中国国内反韩情绪升温的导火索之一。[21][22][23][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编辑
首尔火炬传递现场,一名身着大邱大学T恤的年轻人,衣服上写有"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字样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韩两国间的对立情绪进一步激化。在首尔站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中国留学生与当地抗议者发生冲突。[25][26][27]
冲突期间,有抗议者向韩国示威人群投掷物品,导致一名记者受伤。在首尔广场酒大堂,部分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民众还与韩国抗议者、藏族人士、西方游客及警方发生肢体冲突。[28]此事引发韩国政府向中方提出严正抗议,并在韩国网络社区掀起新一轮反华浪潮。[1]
此事引发的另一争议是首尔广播公司提前泄露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北京奥组委官员对此表示遗憾。[29][30]中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广泛报道,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民众对韩国的不满情绪。
在赛事期间,中国观众时常对韩国选手报以嘘声,转而支持其他参赛队伍——其中甚至包括日本队。[31][32]
这一现象引发韩国媒体广泛报道,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中国观众在韩日对决中为日本选手加油的情形——由于历史原因,这在以往被视为禁忌。中韩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转变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关:日本选手近年对华展现的友好姿态,以及双方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缓和,促使中国民众对日态度发生微妙变化。[33][34]
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
编辑
在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期间,当中韩两国足球队为争夺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出线权正面交锋时,反韩情绪再次显现。这一情绪主要源于THAAD部署问题——韩国决定在本土部署该系统的举动被中方视为对其主权的威胁,由此引发的抵制韩货浪潮使中国国内的反韩情绪重新抬头。[35]这场备受瞩目的世预赛最终以中国队1:0战胜韩国队告终。由于两国关系紧张,赛事期间警方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36]
2022年冬奥会
编辑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韩关系出现波折。开幕式上中国展示的朝鲜族传统服饰引发韩国舆论争议,韩方部分人士质疑这是"文化挪用"。[37]
为表达立场,多位韩国艺人在社交媒体发布身着韩服的照片,这一举动引发中国部分网民不满,导致这些艺人遭到网络攻击。[38]